扫段攻击是网络共计前期的侦察手段,利用系统性扫描IP地址范围识别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,为后续针对性攻击提供情报。如果是缺乏专业安全团队的小型企业,这样看似基础威胁也会引发严重后果,利用系统化的安全时间和合理的资源投入,小型企业可以不用组建专业团队也能建立有效防御体系。
基础网络架构加固与最小化暴露面
小型企业防御扫段攻击的首要原则是减少对外暴露的网络攻击面。云服务器替代传统自建机房是理想起点,主流云平台均提供内置安全功能。在云环境中创建虚拟私有云(VPC)并配置私有子网,将数据库、内部应用等核心资产置于公网无法直接访问的私有网络中。必须对外提供服务的系统则部署在公有子网,通过严格的安全组规则控制访问。
安全组配置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。以腾讯云安全组为例,仅开放必要的端口并限制源IP范围:
```json
{
"规则方向": "入站",
"协议类型": "TCP",
"端口范围": "80,443",
"源IP": "0.0.0.0/0",
"策略": "允许"
},
{
"规则方向": "入站",
"协议类型": "TCP",
"端口范围": "22",
"源IP": "123.123.123.123/32",
"策略": "允许"
}
```
此配置仅允许所有IP访问HTTP和HTTPS服务,而SSH管理端口仅限特定管理IP连接。企业应定期审查并清理过期规则,避免规则累积导致策略松散。
强化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
弱密码和默认凭证是扫段攻击者最容易利用的漏洞。所有面向互联网的服务必须实施强密码策略,密码长度至少12位,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。系统和服务应禁用默认账户或立即修改默认密码,如修改数据库服务的root账户、Web管理后台的admin账户等。
对于远程管理服务,建议采用密钥认证替代密码认证。生成SSH密钥对并将公钥部署至服务器,私钥妥善保管并设置访问密码:
ssh-keygen -t rsa -b 4096 -C "admin@company"
多因素认证(MFA)应应用于所有云平台管理账户和可支持的关键业务系统。即使密码意外泄露,MFA也能有效阻止未授权访问。Google Authenticator、Microsoft Authenticator等应用型MFA工具成本低廉且部署简便。
利用云平台原生安全服务
小型企业可充分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安全服务,这些服务通常以低成本甚至免费方式提供基础防护。云防火墙是首道防线,应启用并配置适当的规则集。多数云平台还提供基础DDoS防护,能够自动检测和缓解流量型攻击。
Web应用防火墙(WAF)对拥有网站或Web应用的企业尤为重要。AWS WAF、Azure Application Gateway等托管服务可防御常见的Web漏洞利用,如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。配置WAF规则阻断恶意扫描器用户代理和已知恶意IP地址:
```yaml
规则名称: 阻断常见扫描器
匹配条件: 包含恶意User-Agent
动作: 阻断
优先级: 高
云安全中心类服务(如阿里云安全中心基础版)提供持续的安全监控与漏洞检测,能够识别错误的安全组配置、弱密码风险和未修复的系统漏洞。
系统加固与漏洞管理
保持系统更新是成本效益最高的安全措施。应建立定期更新机制,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补丁。对于Windows服务器,配置组策略强制自动更新;Linux系统则通过cron任务定期执行安全更新:
# 每周日凌晨3点执行安全更新
0 3 0 apt-get update && apt-get upgrade --security -y
非必要服务应彻底卸载或禁用,减少潜在攻击向量。通过netstat命令定期检查服务器端口开放情况:
netstat -tulpn | grep LISTEN
对发现的未知端口服务进行调查,确认其必要性。对于必须保留的服务,修改其默认监听端口能有效规避自动化扫描,如将SSH端口从22改为非标准高位端口。
安全监控与事件响应准备
基础日志收集与分析对识别扫段攻击至关重要。云平台提供的日志服务(如AWS CloudTrail、Azure Activity Log)应全面启用,关键系统日志集中存储并设置适当保留期。通过简单规则检测可疑活动,如单IP在短时间内对多个端口的连接尝试。
虽然小型企业可能无法部署专业SIEM系统,但可通过脚本实现基础威胁检测。以下Python示例检测SSH认证失败日志:
```python
import re
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
failed_attempts = defaultdict(int)
log_pattern = r'Failed password for.from (\d+\.\d+\.\d+\.\d+)'
with open('/var/log/auth.log', 'r') as f:
for line in f:
match = re.search(log_pattern, line)
if match:
ip = match.group(1)
failed_attempts[ip] += 1
# 报告超过5次失败的IP
for ip, count in failed_attempts.items():
if count > 5:
print(f"可疑活动: {ip} 有 {count} 次认证失败")
制定简明的事件响应计划,明确发现安全事件时的报告流程和初步处置步骤,如断开受影响系统的网络连接、保存相关日志证据等。
第三方服务与供应链安全
选择安全性良好的托管服务和软件供应商能显著降低安全风险。评估供应商时应关注其安全实践、合规认证和历史安全记录。使用CDN服务不仅能提升网站性能,还能提供额外的安全层,隐藏源站IP地址并过滤恶意流量。
软件供应链安全同样重要,优先选择活跃维护的开源项目或商业软件,定期检查并更新使用的第三方组件和库。使用软件成分分析工具(如OWASP Dependency Check)识别已知漏洞的依赖项。
员工安全意识培养
技术措施之外,员工安全意识是安全防御的重要组成。定期进行基础安全培训,内容包括识别钓鱼邮件、安全密码实践、可疑活动报告流程等。模拟钓鱼演练能有效提升员工对钓鱼攻击的辨识能力。
建立简单明了的安全政策,明确设备使用、数据管理和远程工作安全要求。鼓励员工报告异常情况,如系统性能下降、异常弹窗或无法解释的网络活动,这些可能是系统已遭入侵的早期迹象。
通过系统化实施这些措施,小型企业无需投入大量专业人力资源,也能建立针对扫段攻击及其他网络威胁的有效防御能力。关键在于将安全实践融入日常运维,充分利用云平台和托管安全服务的优势,构建纵深防御策略,为企业数字资产提供全面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