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用户会遇到一个问题:购买了额外的数据盘,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挂载。云服务器默认提供的系统盘通常容量有限,只适合安装操作系统和少量的应用软件,而随着业务扩展,日志、数据库、备份文件都会越来越大,这时候就需要额外挂载硬盘来存储数据。挂载硬盘的过程其实不算复杂,但对于刚接触云服务器的新手来说,很容易在格式化、分区或者挂载点选择上出错。下面我将结合常见的 Linux 系统环境,详细介绍日本云服务器挂载硬盘的完整步骤。
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:在云服务器中,购买的新硬盘通常不会自动挂载。系统盘在创建服务器时就已经初始化好了,而数据盘需要手动分区、格式化,并指定一个目录作为挂载点。换句话说,即使你在控制台上已经添加了硬盘,如果不在系统内部完成这些步骤,它依然处于“不可用”的状态。
登录到服务器是第一步。通常日本云服务商会提供 SSH 登录方式,你需要用管理终端或者本地工具(例如 Xshell、FinalShell、PuTTY 等)连接到服务器。连接后,可以用 lsblk
命令查看当前的磁盘情况。一般来说,系统盘会显示为 /dev/vda
,而新增的数据盘会显示为 /dev/vdb
或类似的名称。如果你发现多了一块未挂载的磁盘,那就是你刚购买的数据盘。
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区。以 /dev/vdb
为例,我们可以用 fdisk /dev/vdb
进入分区操作界面。在里面按照提示输入 n
创建新分区,通常选择默认的主分区,分配整个磁盘的空间。然后输入 w
保存并退出。这样,磁盘就被分成了一个新的分区,例如 /dev/vdb1
。
分区之后,还不能直接使用,还要进行格式化。格式化的意思是给磁盘写入文件系统,让系统能够识别并存储文件。常见的文件系统有 ext4、xfs 等,Linux 环境下最常用的是 ext4。执行命令:mkfs.ext4 /dev/vdb1
,这一步可能需要几秒钟。完成后,磁盘就具备了存储数据的能力。
然后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挂载点。挂载点其实就是一个目录,硬盘上的空间会通过这个目录来访问。常见的做法是在 /mnt
下新建一个目录,比如 mkdir /mnt/data
。然后执行挂载命令:mount /dev/vdb1 /mnt/data
。如果一切顺利,进入 /mnt/data
目录,就能在里面正常创建文件和文件夹了。
不过,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:如果你只执行了上述挂载命令,服务器重启后挂载关系会消失,也就是说硬盘还在,但不会自动挂载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必须修改系统的 fstab 配置文件。操作方法是先通过 blkid
命令查看 /dev/vdb1
的 UUID,然后用编辑器(例如 vi /etc/fstab
)在文件末尾添加一行类似的配置:
UUID=xxxxxxxx-xxxx-xxxx-xxxx-xxxxxxxxxxxx /mnt/data ext4 defaults 0 0
保存后退出。这样,每次服务器启动时,系统都会根据 UUID 自动挂载硬盘到指定目录,确保数据盘始终可用。
完成以上步骤后,硬盘的挂载过程就算结束了。对于使用日本云服务器的用户来说,这个流程和使用其他国家的云服务器几乎一致,只是云厂商提供的后台界面可能会有细微差别。比如有些服务商在控制台上需要先“初始化数据盘”,有些则直接提供一块裸磁盘给用户。但总体上,登录系统、分区、格式化、挂载、设置开机自动挂载这几个步骤是通用的。
为了更直观,我们再来做一个示例:假设我在东京地区购买了一台云服务器,系统盘是 40G,后来又添加了一块 200G 的数据盘。登录服务器后,输入 lsblk,发现新磁盘为 /dev/vdb
。执行 fdisk /dev/vdb
,新建一个分区 /dev/vdb1
。然后运行 mkfs.ext4 /dev/vdb1
进行格式化。创建目录 mkdir /mnt/storage
,执行 mount /dev/vdb1 /mnt/storage
。为了保证重启后仍能使用,获取 UUID 值,然后编辑 /etc/fstab
添加配置。这样,一块全新的 200G 数据盘就成功挂载到了服务器上。
到这里基本教程已经讲完了,但在实践过程中,用户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。比如,有人会担心格式化操作会不会把硬盘上的原有数据清空。答案是肯定的,如果数据盘之前已经存储过数据,格式化会抹掉所有内容,所以在使用前一定要确认这块磁盘是全新的。如果已经有数据,则不需要格式化,只要直接挂载即可。另外,有些用户挂载完后发现写入速度很慢,这可能和云服务器提供的磁盘类型有关。常见的有机械磁盘和 SSD,不同类型的性能差距很大,选择时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决定。如果是数据库和高并发业务,建议选择 SSD 数据盘。
还有人会问:如果我想挂载多块硬盘怎么办?其实操作方法是一样的,只不过每块磁盘要有单独的分区和挂载点。例如 /dev/vdc1
挂载到 /mnt/data1
,/dev/vdd1
挂载到 /mnt/data2
。同时,在 fstab
中也要为每块硬盘写上对应的 UUID 和挂载目录。只要操作规范,就不会冲突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日本云服务商(例如一些本地厂商)会提供“快照”功能。快照可以在挂载前后进行备份,一旦操作失误,可以快速恢复。对于新手来说,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功能,建议在初次挂载时开启快照,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不可逆的损失。
从整体上看,挂载硬盘的意义不仅仅是扩大存储空间,更是提升服务器可维护性的手段。通过合理的分区和挂载,可以把系统盘和数据盘分开管理,避免因系统崩溃导致数据丢失,也能让数据迁移更加灵活。在企业应用中,往往会把数据库单独挂载到一块高性能硬盘,把日志文件放到另一块盘中,以减少读写冲突,提高整体效率。这些技巧同样适用于日本云服务器。